原标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解锁代表履职的多重路径 白云书写新时代人大答卷
【资料图】
(记者/汤文诗 见习记者/郑琪)便民车上集民情,话家常时解民忧。广州市白云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创新推出民情联络员、民声直通车等履职手段,聚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生动案例。
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调研采访活动,组织中央、省、市的媒体记者走进白云区进行采访,解码白云区人大常委会的践行思路。
多重身份 民情联络员把耳朵“放到”群众身边
“家长们向我反映现在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明显差了,希望可以在学校开展相关课程,让孩子在学校掌握做饭、做家务等生活技能。”广州市白云区陈田小学的校长谢丽嫦在日常工作中总会收到来自家长们的各类期盼、建议。工作之余,谢丽嫦会把这些建议收集整理好,集中向人大代表进行反映,对于她来说,这件事情的使命感并不亚于她的本职工作。因为除了是小学校长以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代表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快速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白云区黄石街于2022年1月创新推行民情联络员制度,先后聘任128名民情联络员,有楼栋长、退休职工、社区热心居民、企业员工、商会成员等。每位人大代表与10-20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结对”关系及联系微信群,民情联络员每天在与邻居、朋友等日常交往中,得知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情,再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及时反馈给代表。
在收到谢丽嫦反馈的家长呼声后,白云区人大代表迅速行动,开始积极推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课程走进学校课堂,尽心满足家长们的所思所盼所愿,为劳动课增加更多活教材。此外,还在城中村开设公益“微课堂”、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一桩桩纾民困、解民忧的实事背后,都离不开民情联络员和人大代表的身影。民情联络员制度织就了一张社情民意搜集网,真正把代表们的耳朵放到了群众身边,将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
“粤菜师傅”课程进校园,烹饪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烹饪技巧。
“南粤家政”课程进校园,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与你同行 代表走进民声直通车倾听民意
近期广州气温飙升,烈日当空让人汗流涔涔,白云区人大黄石街道工委主任邱名敦带领记者登上了江夏便民车。整洁的座椅、清凉的冷气,终于让大家有了避暑之处。趁着这个机会,邱名敦向记者介绍起了便民车:“我们辖区的流动人口较多,开通便民车后,他们可以乘坐便民车在地铁口和社区之间来回,直达家门口,既方便又凉快。”
据悉,广州地铁2号线江夏站A、B出入口单日客流量超过两万人,人流密集。由于江夏村内早期道路、交通建设缺乏规划,传统公交难以通行,居民群众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问题。
人大代表把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作为履职课题,经过蹲点调研并和多方协商,2021年6月便民车正式开通,3条线路在辖区内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地铁站、社区、医院、养老中心、园区等区域闭环运行,惠及沿线近10万人,切实解决江夏村“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难题。
便民车并不只是方便居民出行,还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邱名敦继续说道:“我们这个便民车也叫‘民声直通车’,是人大的流动联络站。代表们定期登上便民车,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白云区人大黄石街道工委充分利用便民车的交通优势和中心联络站的区位优势,首创民声直通车流动联络站,打造了另一个特色品牌“与你同行·民声直通车”,扩大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覆盖面。
人大代表在民声直通车上联系接待群众。
记者观察到,车上随处可见“黄石街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专属二维码,扫码后便会跳转到群众向人大代表提交意见页面。“群众扫码后直接在该页面填写所在社区和提交建议,人大代表看到就会第一时间处理。”邱名敦表示,除了便民车,社区、企业园区都广泛公开二维码,方便群众“码”上提问、在线提议,实现倾听民意24小时不打烊。
民声直通车上贴有“黄石街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专属二维码,方便群众扫码在线上向代表提意见建议。
邱名敦还提到了江夏立体停车站和黄石街江夏人大主题公园,它们的建设便是代表通过线上线下联络站模式积极履职的成果。在多方合力推动下,旧日的荒草地蝶变为人大主题公园,成为群众休闲、便民停车、普法宣传、代表联系群众的场所;闲置的土地旧貌换新颜,升级改造成为立体停车场,增加了停车位供给,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黄石街江夏人大主题公园。
白云区人大黄石街道工委创新打造的“固定+流动”“线下+线上”联络站,增强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代表履职“不断线”,群众反映“无障碍”,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接力履职 城中村“变身”客家风情小镇
柯子岭,一个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山麓南侧的古朴村落,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至今已有200年建村历史,常住人口逾1500人。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客家人聚齐于此,形成了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
白云区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主任曾丹向记者讲述昔日柯子岭村民的困扰:楼宇陈旧,设施杂乱,与毗邻的白云新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大家普遍希望能早日改变传统印象中城中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两代人大人,一脉柯子情。柯子岭的改造工程是两届人大代表几年来持续努力的成果,这个故事一直在延续。”谈及两届人大代表接力推进柯子岭风貌整治提升的故事,曾丹十分动容。
据悉,2018年以来,白云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依托人大力量不断推动柯子岭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广州地铁11、12号线站点即将开通和地处5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周边的有利条件,充分挖掘保留柯子岭联社客家文化元素,讲好柯子岭“一山一井一树一阵地”故事,让柯子岭这个“小、旧、散”城中村不断焕发新活力。
曾丹向记者介绍,目前,柯子岭村已全面进入施工改造阶段,预计2025年建成具有岭南特色客家风情小镇——“柯子坊”,整体提升柯子岭生活氛围,全面打造景泰街东部商圈文化。
无论是深入群众倾听呼声,还是因地制宜创新便民举措,抑或是久久为功攻坚克难,人大代表们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正是白云区写下的答卷,也是广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以具体举措推动打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城市典范。“从5月下旬开始,我们邀请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走进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采访报道,就是为了让市民群众家喻户晓: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人大工作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组织媒体深入各区,挖掘群众能听得见、感受得着的基层人大工作的经验做法以及代表们生动鲜活的履职案例,不断开创广州人大工作生机勃勃新局面。(汤文诗 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