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建议】
(资料图片)
要“理论学习”,更要“经验之开放”
——我的专栏更新理念
这部分专栏得以集中更新的开始之时,我正处于准高三阶段。没错,我现在只是一介学生,可以说并不指望我现在的有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更别说创作什么长篇大论来了。但我想,我不应该拘泥于眼前;尤其的,在我反思之后,愈发觉得“经验之开放”这一理念还是有坚持的必要的,只不过,现在的我实在是没时间制作尚且能看得过去的视频了,故多往后只能专栏形式来呈现,我的一些看法见解——当然都是些自己分析后的经验之谈,理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或者一些概念是我认为外人可以理解便自行在思考中设立保留、记录下来的,所以诸位有心的话,欢迎阅读点评、交流建议。
个人认为,哲学学习者和其他方面有建树的人的不同,或许仅在于对自己开发的部位不同而已,没有什么优先优劣之分。但想做到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并且想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哲学的学习过程倒是给出了个可行的路径。我们都知道,哲学史错综复杂、针锋相对已然是常常令人津津乐道的,但这背后反映的确是两点可说的:
第一,所谓“哲学活动”“哲学思考”,是人人有资质进行的。我们最常见到也是我比较认同的理念是,哲学的学习一定是要集百家之言的,即自己不能拘泥于谁谁就是唯一、真理,并且能做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体系......当然,哲学的学习路径从来都是磕磕绊绊的,但就是这种崎岖不平,反而能磨练我们心态上的“开放”,不让我们“迷之自信”;而哲学的开放性,是其主要的魅力所在。
第二,所谓“哲学活动”“哲学思考”,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暗线”。哲学的起源是解释世界,但如今,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哲学“实践化”的话,那是再好不过。哲学之于人类历史,是反映了每个时期、每个文明精神活动的高度和局限的;哲学之于人类个体,是可以决定个人对环境能否适应的、能否有做出实践、改变现实的可能性的。现代社会,我想人人有机会选择“爱智慧”的生活——当然,这种路径会时常让我们脱离幻想、直面现实,......也当然,当下短暂的历史时期“和平”的假象面前,过好自己的日子是大多数人正常做出的选择,这无所之谓。
那么,哲学学习,或者说想要进行深度思考的哲学活动,必然离不开理论学习。这里,
我想理论学习的概念引申为“经验之开放”。一方面,固有观念上理论学习都是专业化的,而这确实是可行、常见的路径之一;所谓经验之开放,我这里也有两层含义:
一,对于他人的“经验之开放”。前面提到过,无论说做到不迷信权威,还是说哲学的多家考究,都是希望各位面对他人总结的经验时,不迷失自我——当然,这离不开需要长时期的思想斗争于新理论接受理解和旧理论批判升华。并且,他人的经验总结形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比如身世别的up筛选过、添加过自己思考的东西时,未尝不可算一种理论学习,毕竟这也是经过人的哲学活动分析得到的产物,正所谓“闻道有先后”而已——当然,究竟是“道”还是糟粕,自行实践过、思考过后,便易有自己对其变化着的看法。
二,对于自己的“经验之开放”。想做到真正的反思是困难的,尤其人还有先天的,名为“自我”的,注定无法突破的局限,即,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思考方面也是。更何况,我们的行动来源于我们的思考。所以为了不狭隘自己在孤岛之上(与其他人意见一致不见得是一定正确的,即,大多数人追求的不一定是你该认为是好的),时常以理论度视自己,不被直觉性的理念“牵着鼻子走”,个人感觉还是有价值的。至于引申出来更高的追求方面,我不提供预设了。
总之,我清楚我要为我的言论负责,故,对我的文章的褒贬,我是会尽可能看在眼里的。这是现实,我没什么好回避的。
要为哲学的学习打个比喻的话,我想是可以粗糙给个的:这就像你在回家的班车上,无聊又无聊,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偶有一日,你发现司机做这个工作同样重复、甚至更甚的绝望时,发现高速公路行车百态不尽相同时,发现自己尚能思考而非只能睡觉消遣时间时,我想这是有趣的。
二〇二三年八月末